2011-01-04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与新城市群研究

         ——基于中部新城市群整合机制的实证分析

    由全球十大正规网赌网址研究员童中贤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与新城市群研究——基于中部新城市群整合机制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07BJY061)日前通过国家社科规划办结项验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城市群的形成,城市群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长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成为参与世界竞争的地域单元,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群不仅已成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而且由于其摒弃了发展大城市好还是发展小城市好的城市化方针之争,代之以“促进城市与区域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而成为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化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群是在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高级地域空间组织形式。国家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对于中部地区,国家明确指出要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持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中部城市群的整合发展就成为当前学术界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国内以区域经济要素优化配置和基础设施功能协调整合为目标的城市集群化浪潮来势强劲,新一轮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发展竞争不仅正在全国展开,而且在中部崛起中也日盛一日地滋长着。但是城市群的形成有客观条件,并非主观规划就能如愿。实际上,在全国性的“城市群热”中,国内大多数城市群均处在构建初期阶段,有些新兴城市群仅仅只是冠了一个名称而已,并未实现应有的整合发展。促进中部新城市群整合发展,增强其竞争力,对中部崛起无疑将起到极大的驱导作用。
    因此,在对城市群发育特点和变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为出发点,以城市群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取向,以城市竞争和合作为演绎形式,系统研究新城市群的整合机制,实行城市群的整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合理空间格局的形成,既是中部城市群建设的工作重点,也是构建城市群理论的研究重点。
    二、研究框架和主要观点
    本项目以新城市群的推动手段为研究重点,以新城市群的整合机制为研究线索,以新城市群竞争力提升为研究目标,并围绕这三者构建研究框架,总体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分析,包括第1-4章的内容;第二部分为整合机制,包括第5-8章的内容;第三部分为评价体系,即第9章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整合实例,即第10章的内容。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观点:
    城市群整合是城镇化空间演化在中部合乎逻辑的结果。中国的城市群的整合,具有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及行政区划结构的制度性障碍特征。特别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实质上是城市化和城市经济上的差距决定的。在中部地区已经产生城市群现象的情况下,实现城市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信息、要素、产业、基础设施、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整合,有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实现中部崛起。
    城市群整合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城乡之间的体制鸿沟和贫富鸿沟。相对于西部地区的欠发达、东部地区的持续发展,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更具有复杂性。城市群在本质上要求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在一个巨大的城乡交融的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有利于建构与巩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这一点也是中部地区实现“三基地一枢纽”的国家定位的必然要求。
    城市群整合是中部地区契合国家竞争战略实施的理性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的国家战略,而和谐世界的构建不可能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建构,而只能在开放融合当中去实现。作为参与世界竞争的地域单元,城市群整合不仅是中国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突破口,而且是把中国各类城市融合到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去的新节点。
城市群整合是中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时代诉求。中部地区作为国家生态的保障区与隐患区,城市群整合不仅具有对整个国家而言的宏观生态效益,可以为那些生态敏感地带腾出恢复植被和环境容量的空间,而且与单个城市相比,城市群本身就是一个以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小有机结合、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模式,其生态具有更广泛的高效率。
    城市群整合是贯穿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长期过程。城市群整合与城市竞合密切相连,城市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决定城市群整合与不整合不仅是相对的,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新城市群的空间演化不同于成熟城市群,在整合链中是一个由不整合——整合的演进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群整合本身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会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使城市群的整合过程呈现出循环演替的发展状态。
    城市群整合是以一体化为战略目标来进行的系统工程。制度整合与制度创新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点对新城市群整合尤为突出。制度整合的主体是政府,制度创新应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并就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作出整体性安排,使城市价值链对接,最终实现一体化,这是城市群整合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利益是城市群整合的逻辑起点。城市群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城市群形成以来,它始终展现着多元利益的冲突与整合的复杂情境。在城市群整合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城市群整合的利益机制,就是通过相应的法规、制度、政策等规则,利用各方利益主体的合力,使利益主体追求预期利益的努力与城市群整合目标建立起内在的必然联系,进而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和利益获取的最大化。
    城市群作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若干城市组成的一个城市集合体,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群整合的动力机制。推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可以综合为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和耦合动力三大部分。不同的动力运行方式不同,整合的模式也不一样。在城市群整合过程中,注意发挥牵引动力的作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城市群整合的链接方面,本课题使用“价值链”、“空间链”、“产业链”来表达城市群城际之间的相互联系。城市群整合的价值链就是通过对整个城市群的协调,最有效率地创造城市价值,并使城市价值能够链接起来,从而使城市群利益最大化。根据城市群空间整合的基本规律,以及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部城市群空间链接的主体模式可分为“扁担”、“极核网络”、“成长三角”、“扇形”、“星座”、“单核”等类型。产业链不仅使城市群形成新型分工格局,而且促进城市协作,而外包生产则使城市群空间结网。
    城市群整合不仅是整合一切不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为,也不仅是处理城市集群区域的府际关系,城市群整合的本质是制导,是积极有效的按照城市群发展规律的导顺制逆的整合。导顺和制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导顺”,就不需要“制逆”;没有“制逆”,“导顺”也不会成功。“导顺制逆”是搞好中部城市群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也是促进中部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中部城市群整合发展问题上,本项目指出: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思路应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城市群为目标,通过点、轴、圈的跨域资源互补、要素组配、城镇绵延以及一体化建设,科学规划并配置以人口、水体、能源、土地、产业、市场、技术、文化及其基础设施等空间综合承载负荷为主的城市职能结构,不懈营造中部地区城市集群区域“一带三极六核六轴三十七节点”的空间结构体系,缔创内陆腹地高融聚态、大辐射面、深和谐度、优宜居性、强竞争力的城市群科学发展模式。
    本项目认为,区域整体竞争力替代单个城市竞争力,以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中部地区要朝着一体化的愿景目标,谋求促进各行政区间的社会经济资源要素不断向极核型城市与极域型地理空间流动和集聚,缔造并做大做强新兴城市群,就要对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态势进行理性审度,只有化域外压力为内生活力,由内生活力来激发并增强城市群的府际驱导协同力、市场主体创新力及社会民众回应力,才能营造城市集群行为联动的后发优势,实现中部城市群的跨越式发展。
    本项目还提出:在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都市圈的基础上,重点整合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促进由多城市群联结的长武郑都市带——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发育成长,形成以巨型城市群绵延带为特征的中部崛起脊梁,不仅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加快推进东中西互动,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成果的主要价值
    本项目从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出发,研究我国中部新城市群的整合问题,形成了“四大机制、两类模型、一大体系”的研究成果。“四大机制”即城市群整合的利益机制、动力机制、链接机制和制导机制,“两类模型”即利益博弈模型和经验计量模型,“一大体系”即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这对于新城市群的整合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首先,本项目基于新区域主义、新功能主义、新制度主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为出发点,以城市群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取向,以城市竞争和合作为演绎形式,对我国中部地区新兴城市群整合作了整体上的考察,视角独特,针对性强,属于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群整合问题研究的前沿课题。
其次,本项目在对城市群发育特点和变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首次对新城市群整合的利益机制、动力机制、链接机制和制导机制等四大整合机制,利益博弈模型和经验计量模型等两大模型和一大评价体系即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整体研究,为新城市群处在不同整合阶段、不同发展条件、不同发育特征时的整合方式以及评价标准提供了一条探讨路径。
最后,本项目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证调查;强调问题意识,着眼世界眼光;注重学理分析,突出对策研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政策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应用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中部地区新城市群整合,以实现其又快又好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本项目的研究还有如下应用价值:
    (1)构建与科学发展观、国家空间战略和中部崛起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城市群整合发展模式,在推进城市化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城市与区域、城市群与产业群协调发展。
    (2)通过找出影响城市群整合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能够为制定和实施中部地区新城市群整合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3)解决中部地区城市群整合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为新兴城市群整合发展提供一套可操作的便捷的方法和工具。
    (4)通过对中部城市群竞争力和长武郑城市群的实证分析,既为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优化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也为城市群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案例。
    (5)在中部城市群整合思路上,提出了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体系,以及整合长武郑都市带作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战略构想,为创建中部城市群科学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