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7

具有技术冲击传导机制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

    由我院肖耀球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具有技术冲击传导机制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近日通过国家验收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既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它不仅可以弥补中国增长经济学“舶来”之说或“无源之水”的不足,而且能够从纷繁杂陈的理论流脉中把握主干之分,凸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主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项研究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框架下,从技术进步范畴出发,以技术冲击传导机制为主线,将技术进步因素与再生产理论中的各种研究范畴融为一体,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作了新的“解读”,初步勾划出了一个具有技术冲击传导机制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概括。
    1.关于“坚持、创新和发展”的问题
    (1) 教条式的“坚持”是事实上的“歧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提及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一件十分敏感的话题,创新和发展往往与修正主义相联系,相反,人们都可以毫无顾虑地去研究和创新西方经济理论,因为在这个西方学术的“自由王国”里,人们没有“紧箍咒”,没有政治风险。于是乎,人们与其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倒不如去研究西方经济学。其实,这种教条式的“坚持”和事实上的“歧视”现象,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极为不公平和不公正。
    (2)坚持、创新和发展是统一。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源和流,任何一项理论研究,都必须沿袭其理论的渊源和流脉展开。同样,我们研究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必须在继承、延续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渊源和理论流脉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发展。不然的话,被创新和被发展的就不可能是“老祖宗”的理论,而很可能是另一种走入迷途的“迷宗”理论,其研究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新和发展,绝对不是背离“坚持”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坚持”的基础上,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保持马克思理论的与时俱进和科学生命力,增强马克思理论的时代感召力和吸引力。
    2、关于经济增长动力与增长因素的问题
    (1)经济增长取决于活劳动增长和剩余价值率。这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具体化和计量化体现。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出现前所未有的高经济增长和高投资增长,却并没有带动相应的较高的就业增长,其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过份强调了节约活劳动的技术选择和依赖资源扩张的增长方式,这种偏离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选择和增长方式,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背离的局面。
    (2)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外延型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这既是本文定理的一个直接推论,也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增加积累率将受三方面限制:一是受投资品供给总量与结构的限制,二是受社会消费水平最低限度增长的限制,三是受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如果突破了这些限制,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就无法维系。本文增长模型表明,当技术进步系数 >1时,技术进步对总资本增长率具有放大作用,追加积累有规模经济,有利于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提高;相反,若技术进步系数 <1,追加积累存在规模不经济。因此,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产业部门或企业,都应力争在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进行资本积累,以获取更大的积累效率和经济效益。
    (3)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实现内含型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认为,积累并非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一定量的资本,没有积累,还是能够在一定界限之内扩大它的生产规模”,马克思在这里所指的非积累因素实际上就是技术进步因素。本文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资本积累不仅具有放大效应,而且还具有代替或节约效应,因此,在诸多增长因素中,技术进步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然而,技术冲击和技术进步又是影响经济增长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借助国家的经济干预,即宏观调控。这也是增长模型隐含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含义。
    3、关于增长稳定性的问题
    (1)技术进步类型和阶段的频繁交替和波动发展,决定了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交替式和波动性发展特征。其基本表现形式为:一个部类生产较快增长→两大部类平衡增长→另一部类生产较快增长→两大部类平衡增长……,呈现出围绕“平衡”不断交替领先的拉锯式或“跷跷板”变化形态。这种交替领先的拉锯形态,既是两大部类按比例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实现两大部类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本质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跷跷板”的变动,恰好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和物品,而总是各个因分工而相互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在这里,价值规律正是通过两大部类生产的“跷跷板”变化产生作用的。因此,基于技术进步类型及其阶段交替变化的技术冲击传导机制与基于两大部类生产拉锯变化的价值规律或供求关系传导机制,通过技术进步与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实现了有机的联系与统一。
    (2)稳定增长要求按动态比例发展。这里的按动态比例发展是一种比例关系不断变动的动态过程。这意味着,长久的、一成不变的比例关系是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完全构成了的‘比例性关系’是不存在的,只有构成这种关系的运动。” “但这个(运动)过程的经常性本身,正是以它必须经常地、往往是强制进行平衡的那种经常的比例换调为前提。”因此,如果不动态地、经常性地、强制地调整比例关系,就容易发生比例失调,甚至严重的比例失衡。这些情况增加了保持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复杂性。
    (3)稳定增长条件的苛刻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发性,共同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由于稳定条件的复杂性和苛刻性,因此“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生产要素和比例关系的组合都是自发形成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支配下发生作用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可能按照这些“拉锯条件”调整社会再生产,因而必然地发生剧烈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经济危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既便出现了平衡,则“一切平衡都是偶然的”。
    4、关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研究
    (1)在理论渊源和研究范畴上,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现代西方增长理论有本质区别。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多要素价值论、主观效应理论、总量平衡等理论基础上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生产力诸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稳定性条件。而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基础上的,研究范畴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两者的矛盾运动形式,研究的任务,不仅要包括上述现代西方增长理论要探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探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而最终导致的资本主义矛盾与危机,这才是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终极目的和根本任务。
    (2)在总量平衡条件上,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现代西方增长理论存在质的差异性和量的同一性。“质”的差异性表现为,在价值决定问题上,西方供求平衡论和均衡价格论由于把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因而错误地把供求影响价格当成供求决定价值。这显然是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量”的同一性表现为,由马克思的再生产实现条件可以推导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公式,可见,总量平衡理论并非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专利,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事实上已包含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均衡分析。
    (3)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是实现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统一的典范。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不仅包含了上述总量平衡的思想,也包含了结构平衡的思想。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最鲜明的特点是运用了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本文各章节的拓展研究看,马克思的结构平衡思想和平衡条件是极其丰富的。现代西方总量平衡理论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不能正确说明商品价值的形成,不能从价值和实物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供求的平衡。尽管西方理论中也有类似两部门甚至多部门的结构平衡分析内容,但是,现代西方增长理论不能像马克思那样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大部类与价值形式的三大部分紧密相连,从而难以实现总量与结构两者之间实质性的统一。
    (4)在实现稳定增长途径及条件上,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更具解释力。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稳定条件是极其丰富的,即使是新古典、新经济增长理论等现代西方增长理论,其稳定条件也没有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丰富和深刻。本文所给出的定理5.1至定理5.8,都是有关经济增长的稳定条件。综合地看,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稳定条件是相当苛刻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揭示的增长途径的狭窄性和稳定条件的苛刻性,反映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警示世人,作为资本主义辩护神的现代西方增长理论又一次陷入深刻的范式危机之中,这种不可根除的理论范式危机与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永远相随相伴的。
    二、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1)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的短期变化规律。印证了马克思指出的“总资本的构成不是这样经常变化”和列宁指出的“总趋势的规律”下不排除“个别情况”出现资本有机构成短期波动的事实,完善了马克思和列宁的资本有机构成学说。(2)构建了能够全面解释新时期和新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因素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体系。这些模型实现了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有机联系,能够系统演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综合揭示经济增长动因。(3)阐发了一系列基于马克思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经济增长稳定性条件。这些计量化、动态化和具体化的增长稳定性条件,是对马克思的再生产实现条件、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2.应用价值:在遵循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研究范式基础上,强调了模型研究和实证分析,因而本文所建立模型及主要结论都具备有运用经验资料和历史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功能,对我国技术进步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