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9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

    日前,由湘潭大学何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项目批号:03BTQ015)通过结项验收,获“良好”等级。
    电子政务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政府管理后兴起的一个新课题,它作为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亲民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为各级政府所广泛采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关系到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化成败,特别是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及其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问题。
   一、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理论基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是一个有着多种逻辑层次的概念,除了一般特点之外,有其自身内在的特点,即多维性、交互性、集成性、虚拟性、开放性、不安全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在网络环境下的实践应用,从其实质上看,这是政府信息资源依靠网络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打破信息资源分布上的时空限制,便于各个共享主体共同使用各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享受这一资源带来的好处。根据其空间范围、政府与公民的交互状态以及系统设计,共建共享构成了不同的层次。从实践角度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理论上看,信息流程理论、新时空理论以及公共物品理论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制约瓶颈。从宏观层面上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制约因素有很多,重点是三个方面,库藏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法制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政务公开的公民知情权与政府秘密问题,技术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与数字鸿沟问题。这些因素集中反映了信息的充分与流畅问题、政府权力的意志与落实问题、利益的分配与均衡问题等。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主要就是围绕这些问题来开展工作的,但这不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而是我们实现政府部门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或者说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个目标的一种工具。这要求政府不仅要辩证地看待信息的充分流畅与信息充分共享的关系,从信息充分与流畅的角度来开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又要设法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政府权力意志的良性互动,促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适度共享;还要正确处理共享主体的利益复杂关系,加快形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与均衡机制。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模式构建。根据政府组织管理工作中较强的连续性和严格的程序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可以构建垂直型模式,按照等级森严原则和层级节制原则,又区分为集中式和分阶段两种实用模式。根据政府组织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似相近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可以构建水平型模式,按照地缘关系和行业性质,又区分为分地域和分行业两种实用模式。根据各个政府管理组织的独立性、特定区域性和所在组织系统的整体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可以构建交叉型模式,按照共建共享范围和实现层次,又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实用模式,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其规模由小到大,逐渐展开。这些模式及其各自具体的应用模式,都根据我国政府管理的内在规律来设计的,反映了各自所代表的政府机关或系统的特色,总体上看都有自身的独立性及其必然性。当然,由于政府组织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管理活动中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些模式常常在不同的层面上有所交织。为了更好地理顺不同模式之间的关系,促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共建共享,这些模式是可以整合和优化的。在进行模式优化时,必须遵循柔性化原则、制度化原则、扁平化原则、协同化原则、兼容化原则以及信息激活与畅流原则等。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是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绩效,反映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达到的成熟度,对其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有利于强化政府绩效意识、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改善和融洽政民关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其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决定其绩效评估的内容和可能的选择模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采取恰当的管理模式来确保其健康发展,其中重点是构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绩效评估系统,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并采取一些可适用的评估方法。此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绩效评估还要适时进行优化,要从评估主体机制、管理体制、信息管理制度、结果运用过程、责任监督机制、管理文化等方面寻求优化的途径。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保障维护。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保障维护。从其实质来看,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保障维护的根本,信息标准化是基石,信息各方利益的均衡是前提。从其构件来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维护主要包括技术支持、信息立法、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和规范管制等方面。对信息安全和信息标准化的保障维护,必须从问题入手,针对其面临的突出问题,来采取应对措施。对信息各方利益的保障维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难题,要本着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成本收益均衡的原则、有益共享不得损害信息所有者利益的原则,并要求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效率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效率模型及其实现条件等。
    二、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课题从网络经济成为世界新的增长点和加入WTO后要求政务公开的新视点,以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为考察基准,立足中国国情和地方区域与资源优势,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理论基础、制约瓶颈、模式构建、绩效评估和保障维护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比较深入的研究,具有立意新、体系新、观点新、针对性和应用性以及前瞻性强等特点。在理论上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提供了一些新的理论思路、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和适用的方法论原则,在实践上为我国加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实用模式和新的对策。该课题研究成果首先对于国家信息宏观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推动各级政府的信息化进程,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该课题研究成果对于网络环境下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构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