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2

湘学溯源媒体行•“人文始祖”炎帝

 

问谁无愧是龙人 

8月4日下午,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厅级纪检员、省湘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云波,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彭永及省内8大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株洲市炎帝陵阙门广场。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洒洒脱脱,给湘学溯源媒体行添了几许恢宏气势。炎帝陵的三重阙门,大雨中更具巍峨气象。岳飞词云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三重阙是帝王的象征。

湘学溯源媒体行•“人文始祖”炎帝(图1)
    往神农大殿走,阔道两旁,10根红色花岗岩石柱向天而立,稻、粱、菽、麦、黍铭刻于柱。华柱朝天,是为神农五谷柱。

湘学溯源媒体行•“人文始祖”炎帝(图2)
    行至神农大殿前,云动天开,大雨骤歇。殿前水气弥漫,如同仙雾娉娉渺渺,与袅袅的香火相映成趣,顷刻间神农大殿仿佛神仙殿堂。殿内,炎帝神像高大尊正,端坐低眉,俯视着来来往往寻根觐祖的芸芸后人。身侧一副对联,为炎帝故乡湖北随州一位老人拟撰,仿佛在替天地发问,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

 

犁开农耕文明的火种

炎帝神像右手执耒耜,左手秉稻穗。传说他找到了稻种,种植出第一株水稻,他发明了农具耒耜,犁开一片莽莽荒原,犁开了农耕文明的火种。殿内,8幅大型石雕壁画,用粗犷的手笔、写意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炎帝的8个故事,展示着世所传颂感恩的炎帝八大功绩。

 湘学溯源媒体行•“人文始祖”炎帝(图3)


    炎帝是农祖,是药祖,是茶祖,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开创了农耕文明,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文化基础。数千年后,“现代神农”袁隆平在湖湘鱼米之乡的沃土上,耕种创造着农耕文明的新传奇。或许,湖南以农为本的基因、农业文明的薪火自炎帝开篇,绵延至今,已成为湖湘文明沉潜的底色。
   
那周正的一方墓中,炎帝静静安寝着。为了给百姓治病,他以身尝百草,曾“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殂,葬在长沙茶乡之尾,今天炎陵县的鹿原陂,即这一方灵气钟聚之地。五六千年的漫漫光阴流转,沧海桑田。这一方陵墓,像无形而强大恒长的地心引力,吸引着无数虔敬而来的海内外炎黄子孙。湘学溯源,我们也来到了这里。

 

湘学源头的第一座丰碑

炎帝不仅对农耕文明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炎帝的开拓实践更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泉源。
    
在莽莽的蒙昧原始时代,这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身先士卒,发现了第一株水稻,发明了农具,发明了音乐,发现了麻,始建房屋,从芸芸万物中亲尝百草以发现药物……这些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的发生绝不仅仅是偶然,这些背后有着这位农耕文明的原始先驱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勇于进取的开拓创新,坚忍不拔的霸蛮精神。
    
或许,八大功绩是许许多多英雄的功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人们不自觉地把它全归功于这位仁者英雄。这偶然背后也有因可寻。为了给百姓治病,他遍尝百草,一天遇七十毒而不退避,最后误尝断肠草而殒身。《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所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炎帝为天下共尊,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反而自我检查,退而修德,以致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民心厚爱向水一样滔滔而来,流向这华夏部落的道德君王。炎帝身上,有着最朴实真挚的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为民造福的崇高奉献精神。

湘学溯源媒体行•“人文始祖”炎帝(图4)

这些炎帝精神,正是我们湖湘精神的先声,或者说是湖湘精神的源头。经世致用、重视践履、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是炎帝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研究员曹敬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湘人之学,还是湘中之学,炎帝文化都是湘学的源头,是湘学的第一座丰碑。(《湖南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