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2

方向新研究员讲授“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4月21日下午,方向新研究员在中层干部会议室为我院农村社会学高级研修班授课,此次授课以“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为主题。我院农村社会学高级研修班学员和农发所、社会学法学所等相关研究人员20余人参加。
    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问题。方向新研究员从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城镇化的深层影响、小城镇发展理念的更新、“城中村”改造问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等方面对该问题的现状、困境、思路、途径、目标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方向新研究员认为,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中,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城镇化的运行机制业已发展变化,突出表现在推动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动力来源由外发发展到内发发展与外发发展相结合转变、调节机制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主导。农民市民化的步伐虽然有所加快,但在实际进程中存在着职业转换、地域迁移、身份变更相脱节的状况,大量“准市民”的出现就是其中的突出表征,它实际上标志着农民工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转换的错位,生活地域边界、工作职业边界和社会网络边界的背离。
    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中,由于要素趋利流动的双重作用、“城市倾斜”政策的深层影响、城镇规模过小的长远约束,我国小城镇目前正遭遇发展困境。为此,方向新研究员强调,小城镇必须更新指导思想,把小城镇发展作为中国城镇化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城镇化总体格局中的重要配角,确立一种“对农村经济而言,小城镇是大战略,但在全国城镇体系发展的大系统中,只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发展观念;小城镇要更新发展理念,实现扩容提质的战略转型、重点先行的梯次开发、绿色城镇的目标追求、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通过走非均衡发展之路,抓住把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重点,注重优化城镇环境品质,提升城镇产业品质,强化城镇建设品质,凝炼城镇人文品质;小城镇要强化制度创新,重点包括开发建设的制度、进镇农民安居乐业制度、保持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
    方向新研究员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城中村”的问题日益凸现,包括行政管理失控,空间形态混乱,人口构成多元。“城中村”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深层原因在于土地制度,以及囫囵吞枣式的城市化模式和配套政策的滞后。“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实行建筑形态改造与社会形态改造相结合的开发模式,重视“城中村”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
    方向新研究员认为,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愈益突出,既是中国城镇化发生阶段性变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城镇化进一步推进中的一大难点。农民工融入城市,发生于农民工——市民的角色转换之中,但又与农民——农民工转换中所发生的地域流动、职业变更密切相连。在目前户籍制度的条件下,农民工进入城市不难,但“融入”城市的问题远未解决,其解决不仅需要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就业政策等改革,更需从农民工社会关系拓展、农民工社会组织建设、农民工城市廉租房制度建设,以及消除社会隔离等多方面着手。
    方向新研究员的讲座有理论、有案例,既有中国的实践探索,也有国外的经验借鉴,知识丰富、信息量大,讲课生动,图文并茂,使研修班科研人员颇受教益。(吴志国)

方向新研究员讲授“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图1)

方向新副巡视员

方向新研究员讲授“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图2)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