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农村社会学高级研修班第六次专题讲座“农民的阶层分化与利益整合”在中层干部会议室开讲。此次讲座由我院培训办、科研处、社会学法学所共同主办,方向新研究员担任主讲,我院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科研人员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农民群体分化的动因与阶层形成,二是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与趋向,三是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整合。方向新研究员援引大量的数据图表和文献资料,指出我国农民的内部差异业已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职业类型分化明显、货币收入差距拉大、家庭资产的差距扩大、个人在权力分配体系中的位置有别等四个方面。中国农民群体分化的主要动因是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制度性前提、社会结构变动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社会空位。对农民阶层分化的划分标准目前也呈现多元化,方向新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陆学艺、卢福营、毛丹等人的7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提出应以职业类型为基础,兼及其他要素。 方向新研究员认为现阶段农民阶层分化具有不完全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三大基本特征。不完全性是指从农民中分离的各个阶层还不同程度地带有“农民性”,并未割断与母体的联系;不稳定性是指无论是职业状况,还是生活模式,中国农民都处于一种相当不稳定的状态;不平衡性就是不同地区、不同区位、不同村社和不同家庭之间农民阶层分化不平衡。农民阶层分化的总体趋向是:阶层分化速度加快,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阶层人数将明显上升,非农阶层逐渐趋向定型化,但非农阶层成员大规模地转换农村居民身份还有待于21世纪中叶。他特别指出,中国农民阶层分化具有多元性,这与西欧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民阶级在工业化发展中一元化地化为无产阶级的特点有着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在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农民分化不是始于工业化,而是源于1978 年之后限制农民流动和自主经营规则的逐渐松弛。传统的制度结构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使理性的中国农民在由静态社会向动态社会转化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分化的格局。这种多元分化在避免造成大的社会震荡的同时,也导致了农民分化的不彻底性、不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农民阶层分化中,正确处理各阶层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形成有利于农民分化的利益格局,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方向新研究员指出现阶段农民阶层分化中将存在或引发四大矛盾:村民和基层干部阶层之间的矛盾、私营企业主阶层与雇工阶层的矛盾、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矛盾、农民外来工和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从现实来看,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民阶层分化过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存在。这些不利的影响和农民阶层分化的长期性必然要求我们从农民分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三农”领域的各项公共政策和基本制度。只有这样,公共政策和制度变革的效率才可能得以较好地实现。而正确处理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关系问题,一要因势利导,促进农民分化,二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三要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实现利益整合。(刘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