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6

《人民日报》再次刊发我院专家学术论文

    多年来,从“我们为什么没有托尔斯泰”的发问,到“呼唤中国的托尔斯泰的出现”,从“为什么没有出现杜甫、鲁迅”的焦躁,到“为什么没有《红楼梦》这样的巨著”的呐喊,都表现出一种时代性的精神焦虑,对中国当代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开掘新的精神审美价值方面,缺乏独到的发现,缺乏创新能力的不满。那么,怎样才能加强中国当代文学原创,从而才能在世界文学巍峨殿堂发出属于中国的独特声音? 5月11日,文学所所长胡良桂研究员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文学原创与中国声音》,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面对真实的现实生活,进行独立的思考,惟陈言之务去,以宏大的气魄开拓原创,在全球化进程中建构中国话语。文学原创力,是创作主体在艺术实践中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转益多师,树立精神的高度,锤炼思想的深度,张扬刚健的审美气象,克服病态化的审美倾向。第三,面对多媒体信息时代,重新思考文学书写的价值所在,超越传统的文学书写格局,彰显文学的独特魅力。我们的文学创作者需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用原创精品为读者带来阅读的盛宴,为时代留下精神的足迹,为世界文学的天空添一颗恒星。
    早在1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我院财经研究所所长尹向东研究员的《着力增强农民工消费能力》论文。文章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民工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200万人迅速增加到目前的2亿人左右。如此庞大的人群在城市打工生活,他们巨大的消费潜力已使其成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当前,虽然农民工普遍消费愿望强烈,但消费信心不够、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着力增强农民工的消费能力,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增强农民工消费能力,应注重加强就业保障、民生保障、市民身份保障三个方面的保障。就业保障方面,首先制定和实施公平就业政策,其次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民生保障方面,一是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快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三是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利益,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市民身份保障方面,一是改革户籍制度,二是重新定位城市管理理念,三是多方位促进各群体间的沟通与理解。(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