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3

文学所赴湘潭、株洲两市调研

   为充分发挥文学文化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文学所课题组于2008年8月7日、15日赴湘潭、株洲两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调查方式包括与两市政协、宣传部、文联、作协、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座谈,深入访谈,文献资料的搜集以及参观相关的文化单位、设施等。

文学所赴湘潭、株洲两市调研(图1)

   通过对株洲、湘潭两市的调查,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到当前两市文学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由此思考湖南文学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一、当前文学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文学处于边缘化地位,但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学的边缘化主要体现在:(1)文学创作队伍专职人员基本上没有。文学类协会都是兼职的、业余的。文学虽不为稻粱谋,但创作者首先得生存。由于生存的压力,要作家专心创作,难度很大。(2)作家成长环境很不利。安排作家学习,挂职锻炼等方面,碰到相当大的阻力,女性作家还面临家庭的压力,不少女性作家为此而离婚。文学刊物的匮乏,更为严重地挫伤了文学创作的积极性。(3)国家经费投入太少。湘潭市文联全年经费才几万,“想做事、难度大”是株洲市文学文化工作者发出的肺腑之言,过少的投入资金严重束缚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尽管如此,湘潭、株洲两市文学艺术事业依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新时期以来,湘潭作家出版各类文学著作80多部,并在《当代》和《中国作家》发表长篇小说和长篇传记小说,有的作品在全国和省文学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株洲市为了促进和繁荣文学创作,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促进繁荣文学创作的意见》,并于2006年推出实施细则,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成为全国文联唯一最为整齐的专业材料,并已发往全国各地。设立了两年一届的“炎帝文艺奖”,这一措施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

    2、文化基础设施严重匮乏,走文化产业化道路势在必行。在株洲“除了电影院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概括了株洲市现有文化设施的全貌。图书馆由于长年失修而过于陈旧,博物馆内没有文物陈列,无书画美术院……以至当我们提出参观他们的文化设施时,因无处可去而未能成行,文化基础设施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文学新人的培育,影响到了全民公共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

    在这方面,湘潭市开展“文化重在建设”的活动,采取政府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走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渐现文化发展曙光。他们通过设施建设凝集人心,形成合力,建有湘潭大剧院,齐白石纪念馆,群众艺术馆等,并对一些文物建筑加以全面修复。群众艺术馆以艺校为支柱多业并举,大力开展有偿性的各种群众培育教育活动,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弥补了事业经费的不足,2000年以来,文化产业收入年增长10%以上,2007年总收入300万元。

    3、塑造良好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亟待挖掘保护和利用。

    湘潭市欲重新修建毁于1944年的“万楼”。“万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为文人雅士聚会之所。经文艺界政协委员近20年的呼吁现已正式启动,万楼的建成将以其浓厚的文化传统优势,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带动湘潭经济的发展。株洲市有炎帝陵为标志的炎帝文化,茶陵的野生稻,醴陵的陶瓷文化。从上世纪1936年起,国民政府就将株洲定为工业基地,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创下350多个工业第一,有保留完整建于50年代的消防塔楼、有第一个机车修理厂……此外,株洲的茶陵县有在党史上产生过划时代意义的旧址,1928年的党支部建立,土地改革时期炎陵县的插牌分田,县级红色政权等。 这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利用将为文化建设提供国情历史教育的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两型”社会建设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社会建设的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农业工业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来说,可以说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要总结经验,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进一步扶持,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加大对“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的力度,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长株潭三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株洲的茶陵等红色政权旧址要加大保护力度,并逐步开发,株洲的炎帝文化,醴陵的陶瓷文化,湘潭的“万楼”等开发利用,对于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带动三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3、整合三市文化资源、拓展三市文化发展空间。长株潭交通、通讯、金融等方面逐步走向一体化,三市的文化资源也应该进行整合,作好全盘规划,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文化体制,为三市文化发展拓展空间。

  4、建立健全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文学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文学艺术对于两型社会建设,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要从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要加大对文化方面的投入,培育年青作家,为其创造成材条件,促进文学艺术事业健康发展。

  5、培育两型文化,助推“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文化”的培养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要求,“两型”文化包含着两型物质文化、两型制度文化,以及两型意识形态。“两型文化”的形成将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软实力”,它将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降低“两型社会”建设制度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文学所  申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