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经济研究所党支部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经济研究所党支部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图1)

4月26日下午,经济研究所全体同志在618会议室参与主题党日活动,会议由党支部李晖书记主持。会上,全体同志集体学习和讨论习近平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和《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李晖书记传达中共湖南省十一届纪委四次会议和省委扫黑除恶有关文件精神,杨顺顺副所长宣读了两篇重要文章的主要内容,邝奕轩副所长结合洞庭湖区调研经历作交流发言。

 

李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做好哲学社科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从事经济研究的社科工作者,一是要用力拥抱时代,潜心作答时代命题,注重研究的时代性。智库研究要服务时代需要,与时代同进步、共成长;二是要用心服务实践,极力破解发展难题,注重研究的现实性。智库研究要立足实践,服务现实;三是要用情紧贴百姓,密切关注民生话题,注重研究的人民性。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邝奕轩认为社科工作者应用心用情用智做好社会科学研究。一是要树立家国情怀,积极探索如何做好“三农”问题研究,用心服务好时代。二是在涉及“三农”课题研究,要时刻牢记社科研究的人民性,要多接“地气”,多和泥腿子打交道,抒写好农民。三是做学问、做研究,切记不要跟风,不要人云亦云。要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描绘的青年习近平学习,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提炼社会经济问题。

 

 

杨顺顺:总书记的论述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第一,文章中提到“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就是要大家研究中要更从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人民的大事入手,多搞调研研究,多深入基层和群众;第二,总书记要求大家不要“走捷径、搞速成”,这样成不了大师、大家,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群众,也要善于总结,能坐冷板凳,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最近《系统工程》编务会就提出,对方法无改进、模型无案例应用,只是套数据、套成熟技术、人为复杂化的文章不能录用;第三,总书记在文章中,提出了对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疑问问题,现在正值建国70周年,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更要着力研究,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刘雯认为第一,习总书记文章指出要“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说明一切脱离群众的、不接地气的科学研究,不过是无价值、无意义的伪科学;第二,习总书记文章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者要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抵制“三俗”,“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第三,习总书记文章重点回应了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疑惑,进一步强调了四个方面重要问题:一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三是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制度的承续和变革问题;四是如何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杨琼:习近平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指导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求党员同志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理应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社科研究工作中,时刻谨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不持有迷惘迟疑的观点,及时行乐的思想,贪图私利的行为,无所作为的作风,勇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李瑞梅: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汇聚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人生的品质,是可以由我们自己严格把握的,所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我们应谨小慎微、严于律己,时刻提醒自己多做真善美的好事,成为一个真善美的好人。

 

史常亮:通过对习总书记文章的学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哲学社会科学本质上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立足中国现实,讲好中国故事。作为社科研究者,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灵魂”,以正本清源的担当,守正创新的作为奋力谱就新时代的伟大作品,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李詹:对于我们社科工作者而言,习总书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和《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两篇文章,意义相当重大。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社科研究者不但要研究经典的理论问题,也要与时俱进,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这两者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并且,在日常的研究和审稿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意识形态问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上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杨琼)